close
在部分業者眼中,設計得獎雖是肯定,但並非神主牌,只能代表有了不錯的起步,但還得靠不斷創新和政府支持。
更有業者直言不願報名,橙果設計的蔣友柏就說:「紅點獎、iF獎,對我來說太容易了,我不屑投注人力、時間和成本去參賽!」他強調,只設計「能賺錢」的產品,而不是「能拿獎」的產品。
佳世達副總暨設計長王千睿表示,台灣近年來確實拿下很多國際設計獎項,「但設計獎項並非一切」,他從演藝圈中找例子強調,得獎者絕非從此飛黃騰達、永遠是票房保證,得獎只是一種對外宣揚與對內鼓舞,希望爭取認同與肯定,然後才有發言機會。
蔣友柏的橙果設計營業額年年破億,不過對於國際設計獎,蔣友柏興趣缺缺。他說,可以養一組人以拿獎為目的,但拿了獎,就真有賺頭嗎?
他提出,設計獎多半著重在創意發想,不太重視創意的落實,因此有不少得獎作品根本無法量產,或無法被市場接受,「得了一紙獎狀又如何,只是看了爽而已!」
工業設計背景的愛比科技總經理洪裕鈞也表示,台灣設計力是否提升,不能全以得獎數量衡量,而是要看國際專業人士的評價,以及是否能透過設計帶動銷售、甚至引領市場潮流。
「一般民眾可能因此認為台灣設計力有提升,但內行人都知道,這只是自我感覺良好。」洪裕鈞表示,得獎只是一個初步的認證,到頭來還得回歸銷售決定價值。目前有太多得獎作品還沒商品化,或只停留在模型階段,意義不大。
新聞來源:udn聯合新聞網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