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將至,大陸各媒體、網站又開始評選年度熱詞,源於網路的「給力」、「浮雲」、「囧」等仍獨領風騷。不過,有網友挖掘發現,「浮雲」一詞早在《論語》中就已經出現,而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秋懷詩》也有寫到「囧」這個字。

《楚天都市報》報導,今年10月,天涯網友「蓉榮」在網上發帖,講述極品女「小月月」到上海參觀世博的種種出格之舉。「神馬(什麼)都是浮雲」是蓉榮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後來被網友沿用,表達「一切都是虛無」的感慨和無奈。

微博網友「作業本」14日發文指出,在《論語‧述而》中,孔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用來表達對不義富貴的輕蔑。武漢大學教授李敬一說,「浮雲」在古詩文中亮相頻率很高,含義豐富,如李白在《登金陵鳳凰臺》中云「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就在感慨小人當道、懷才不遇。

「不給力」最開始在網路流行,源於一部日本動漫的中文配音,有中國北方方言「不給勁」、「不帶勁」的意思。相對的,「給力」就表示支持、給勁。有網友指出,「給力」一詞其實來自閩南方言,很久以前就已使用。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汪國勝說,因為「給力」剛剛流行,其根源出自何處還有待考證。

而2008年以來,古漢語「囧」字,因為愁眉苦臉的外表獲得網友青睞,它與「窘」字同音,意義也基本相同,都表示一種尷尬之態。有網友搜尋古文,發現韓愈在《秋懷詩》中寫道「蟲鳴室幽幽,月吐窗囧囧」,但這裡的「囧」是閃亮、發光之意。華中師大教授戴建業說,韓愈寫詩喜歡用生僻字,「囧囧」一詞「很韓愈」。

另外,網路聊天最常出現的「呵呵」,代表一種笑聲的模擬,多用在無聊或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時候。經查,《晉書‧石季龍載記》早就已出現這個詞,十六國時期,後趙太子石宣殺其弟石韜,在石韜屍體邊「不哭,直言呵呵」。

不過,網上流傳更廣的「呵呵」,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在《與鮮于子駿》中所說:「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在此之前,唐代僧人寒山、花間派詞人韋莊,以及北宋文學家歐陽修,都是吟「呵呵」的高手。戴建業表示,「呵呵」在古代一些口語化作品中運用較多,莊重的文體則較少使用。

 

新聞來源:YAHOO!奇摩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