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賞花賞月,現在國內又多了一處純樸美好的「貓城」,享受賞貓、玩貓、拍攝貓咪的樂趣。「貓城猴硐」近來受到高度矚目,上百隻貓咪各自發揮長才特色,吸引遊客的心,但隨著夏季來臨,志工也邀大家一起維護環境,譬如「飼料不落地」、隨手幫忙清垃圾等等,此外社區也已加裝監視器,除了保護村民和貓咪的安全,也能有效防範棄貓。
【仙貓跳 令人流連忘返】
位在台北縣瑞芳鎮的猴硐,從一個沒落、人煙稀少的小村莊,變身為人氣「賞貓」景點。只要穿越一座被喻為「神秘時光隧道」的天橋,就能看見各式各樣的貓咪,以各自特色與長才,緊緊抓住遊客的心。
有些貓咪熱情迎客,有些孤傲迷人,有些像個模特兒任你拍。貓夫人在新書《猴硐貓城物語》也提到,一些不怕人的貓咪,會趁遊客在拍照時,跳到人身上或自動窩進人的懷裡,可愛的模樣令人流連忘返,要當心仙「貓」跳!

圖:貓咪有各種誘惑人心的技巧。(貓夫人/拍攝提供)
【飼料、垃圾不落地 團結維護貓天堂】
多達上百隻貓的猴硐光復里,村民卻僅約1到200人,又以年長老人家居多;加上光復里唯一的聯外道路就只有一座天橋,清倒垃圾相當不便。貓夫人與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藍波斯、貓小P等人,組成「猴硐貓友社」,除了分享貓城大小事,也吸引更多人一起維護社區整潔,保護村民與貓咪,並協助遊客餵食方法。
適逢夏季,除了大家有共識的垃圾不落地之外,他們也提倡「飼料不落地」,以免滋生害蟲,造成環境髒亂。志工們在假日會提供小鐵盤讓遊客餵貓,也備有飼料回收桶,鼓勵人們將多餘的飼料回收或帶走丟棄。

圖:猴硐許多貓咪友善「迎客」,這是人與貓互相尊重下的結果。(貓夫人/拍攝提供)
【以關懷人為優先 讓惡性循環變正面循環】
不是人人都愛貓,在猴硐,也不是所有居民都喜歡貓,甚至也有討厭貓的村民。很多孤獨老人家尚求溫飽,根本沒有多餘心力把貓當寵物來照顧,但他們對貓咪都給予包容、尊重,而非趕盡殺絕;看見貓咪挨餓乞食,一些生活條件不算好的人家,還會將剩菜飯分給牠們,留給這些生命一個出口。
貓夫人表示,其實是被這裡的村民所感動,希望以關懷人為出發點,再藉由愛貓這股力量,凝聚更多人關注這個純樸美好的地方,進而使社會了解尊重生命的意義。
當他們開始推動猴硐,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鄉般珍惜與付出,村民也從旁觀變得樂於主動幫忙;而貓咪也在大家的保護下,獲得更安全的生存空間,貓夫人說「這才是一個正面的循環!」她認為教育勝於消極撲殺,撲殺需要花費很大的人力、經費等資源,如果從教育做起,讓更多人知道對待生命的正確觀念,並且落實節育、控制街貓街犬數量,才不至於惡性循環。

圖:遊客追貓,村民追夢,猴硐因貓又注入新活力!
多些體諒與尊重,每個人都能是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及時雨。(貓夫人/拍攝提供)
【更多力量響應】
為了讓這裡的貓咪更健康,法國皇家也贊助一年的貓飼料,讓牠們吃得營養,大幅改善原本餵食人類食物造成的環境髒亂問題。「台灣拜耳公司」也在當地成立一個「資訊教育醫療保健所」,提供及教育與寄生蟲有關的專業知識,讓人瞭解和貓咪的正確相處之道,並協助培訓志工正確的除蚤、除蟲課程,更不定期在社區做貓咪義診。貓夫人也在部落格說「未來到貓村,不只是拍貓玩貓,還多了寓教於樂的意義喔!」
【棄貓必遭檢舉】
現在猴硐也已加裝監視器,除了保護村民的安全,也嚴加防範棄養家貓,若經發現,必檢舉並重罰。貓夫人提醒「大家把愛帶過來,但不要帶貓來,更不要棄貓。」因外來貓可能會受到排擠,更可能因不適應當地環境而生病。
依我國農委會動物保護法之規定,隨意棄養、放生動物者,可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如果動物因為遭棄養而死亡或重傷,飼主可能被判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新聞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