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德國IF設計概念獎得獎名單出爐,台灣是最大贏家,台灣科技大學總共有十四件作品得獎,和南韓並列世界第一。熱鬧的街頭突然出現這麼一個形狀奇特的東西,經過的人怎麼碰它就是不會倒,這根長長的不倒翁,你猜到了嗎?原來它是一根柺杖,而且是替台灣拿下國際設計獎的傑出設計,隨便一丟都不會倒,兩個大男生設計出的貼心平衡拐杖,在德國的設計大賽中,從全世界8000多件作品脫穎而出、贏得第四名。
同樣入選的還有這套巧妙的組合課桌椅,先把桌子降下來鎖上螺絲,再把椅子重疊,立刻就變成摩登的高腳椅,台科大小女生曾卉瑀的創意令人刮目相看,今年的德國設計界大獎處處充滿台灣學生的創意,台科大更打敗世界各國的大學,入選了14項作品,不但成為台灣之光,也在世界發光。
新聞來源:msn新聞頻道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國搞怪魔人蓋拉德(Rémi GAILLARD)又有新作了!這次他穿上馬利兄弟招牌的連身裝,並開著紅色卡丁車(Go Kart)在法國街頭狂飆,還一度開進超市中拿走重要的道具「香蕉」,當場被店內人員逮捕。
在法國網路界相當知名的蓋拉德,因為常拍攝創意十足的惡作劇影片而被網友稱為「搞怪魔人」。這次蓋拉德決定再度選擇「真人版馬利歐賽車」當作題材,讓網友好好欣賞法國美麗的街景。
↓法國搞怪魔人蓋拉德2011年新作,《真人版馬利歐賽車2代》。
影片中開著卡丁車的蓋拉德,不要命的在街頭與路上行車進行「賽車」,還不斷透過收集到的道具攻擊後方來車,遊戲中經典的香蕉皮、烏龜娃娃等都成了蓋拉德的祕密武器。
而片中蓋拉德除了不斷超車與妨礙路上行人,還一度開進超市和收費站中,讓不少路人看了當場傻眼,甚至在影片後段,還將卡丁車開到巡邏的警察身旁,讓騎著重型機車的警察與他展開最後一段賽事,整段瘋狂的行為,讓不少看過影片的網友大呼過癮。
雖然說蓋拉德的瘋狂舉指讓法國警方對他頭痛不已,但每次上傳搞怪影片後,必定引起網友熱烈點閱和討論的蓋拉德,早就成為世界各國網友們心中最尊敬的「搞怪魔人」,甚至有網友回應感謝蓋拉德為這個世界帶來歡樂。
↓法國搞怪魔人蓋拉德2008年首創《真人版馬利歐賽車1代》。
新聞來源:NOWnews 今日新聞網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媒在14日報導,可口可樂(Coca-Cola)的配方在「美國生活」網站(Thisamericanlife.org)上被披露,當中揭露這行銷200個國家,全球最大飲料公司的最大機密。
可口可樂在1886年,由藥劑師約翰.潘柏頓(John Pemberton)所研發,據傳配方被鎖在位於亞特蘭大(Atlanta)的保管庫中,24小時嚴密監控中,至今除了持有人家族之外無人知曉,可口可樂公司也會嚴密防止員工偷竊配方。
「美國生活」網站則表示,他們在一份1979年2月18日的亞特蘭大新聞憲政報(The Atlanta Journal Constitution) 上,發現報導中有張照片洩漏了這史上最大機密:有本書被攤開,當中手寫下來的文字,據信就是可口可樂原始的製作秘方,而在網站明查暗訪之後,他們認為這就是可口可樂的最終配方。

史上最大機密,可口可樂秘方?(圖/擷取自美國生活網站)
網站表示, 在訪問過撰寫可口可樂相關書籍的作家馬克.潘德葛斯(Mark Pendergrast)後,他們更加相信這與潘柏頓的可口可樂祕方完全相同。潘德葛斯在1993年曾出版過「For God, Country & Coca-Cola」,當中稱他握有可口可樂的原始秘方,可口可樂公司則駁斥此說。
除此之外,「美國生活」網站還造訪了販售第一代可口可樂的藥局,訪問了藥局老闆喬.捷克巴(Joe Jacobs),並且得到雷同的配方表,只不過捷克巴的配方裡多出了一些成分,如:黑棗汁(prune juice)和三葉草(clover)。
至於可口可樂為何喝起來與其他碳酸飲料不同,重點在於被名為「Merchandise 7X」的成分,雖然佔總成分不到1%,但就是這7X讓可口可樂與眾不同。
欲觀賞更多圖片,請至美國生活網站
★「美國生活」所提供的可口可樂秘方
欲製美國藥典標準(USP)的3打藍(dram)可口可樂需要:
檸檬酸3盎司
咖啡因1盎司
糖30(單位未知)
水2.5加侖
萊姆汁2品脫
香草1盎司
焦糖1.5(若想要顏色更深,可多加一點)
★ Merchandise 7X 的製法
酒精8盎司
橘子油20滴
檸檬油30滴
肉荳蔻油10滴
芫荽油5滴
橙花10滴
肉桂10滴
新聞來源:NOWnews 今日新聞網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國西門子公司委託英國經濟學人智庫針對亞洲二十二個主要城市進行「亞洲綠色城市評比」,新加坡被評選為「亞洲最綠的城市」;台北市被評為「表現亮眼」,與東京等五個城市並駕齊驅,高於平均水準,領先北京和曼谷等十五個城市。經濟學人智庫特別推崇台北市垃圾隨袋徵收政策值得亞洲其他城市參考。
「亞洲綠城市評比」是西門子委託經濟學人智庫(EIU),繼歐洲和拉丁美洲之後,首度跨越亞洲二十二個城市針對能源與二氧化碳、交通運輸、環境治理和空氣品質等八大環境面向共廿九項指標評比,報告也提出亞洲正面臨史無前例鄉村人口大遷移的警訊,以每天十萬人的速度從鄉村移居城市,對都會區環境保護造成嚴苛挑戰。
台灣此次僅有台北市納入評比,韓國只有首爾被列入評比,中國大陸有北京和上海等五個城市,印度則有德里等四個城市,日本有東京等三個城市。評比結果未列出詳細排名,僅區分為「遠高於平均」、「高於平均」、「平均水準」、「低於平均」和「遠低於平均」等五個等級。
結果新加坡以企圖心十足的環保目標,以及有效率的達成方式,被評選為「亞洲最綠的城市」。
台北市八大環境面向,七項進入「高於平均」領先群,整體結果僅次於新加坡,與香港、東京、大阪、橫濱和首爾並駕齊驅。台灣西門子企業傳播協理芮家楹指出,EIU在評比報告特別指出,台北市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奏效,過去十年每日平均垃圾量三之分一,廢棄物收集與處理效率高達百分百,值得亞洲各城市參考。
水資源運用是台北市表現最差的環境面向,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達三百四十二公升,超過評比國家平均的二百七十八公升,EIU分析認為,台北市家戶未能有效減少用水量,「可能」與水費偏低、無法落實節水措施有關。
新聞來源:YAHOO!奇摩新聞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人節即將來臨,但日本「草食男」當道,男女「性」趣缺缺,女人卻愈來愈懂得享受獨身生活,純女性聚會的「女子會」蔚為風潮,甚至成為去年十大流行語之一,許多餐飲業者紛紛使出招徠花招,希望打動女人的心爭取新商機。
「女子會」指的是只有女人的聚會,原本就愛七嘴八舌的女人,在沒有男人在場的情況下,不用在意吃相,可以自由自在聊天嗑八卦。
日本年輕女孩以往喜歡參加男女配對的聯誼派對,最近卻流行起清一色的女性聚會,她們下班後或休假時相約,吐一吐工作的苦水,聊興趣、傾吐戀愛的煩惱。或交換各種情報,例如拍賣和美妝產品等。對女人而言,偶而八卦一下是減輕壓力的絕佳方法。
原本女性較少光顧的居酒屋,最早掌握到「女子會」的流行趨勢,紛紛祭出優惠大獻殷勤,推出吃到飽、喝到飽的女子會特價餐,以致現在居酒屋裡粉領滿座,還有飯店以優惠價提供總統套房等給人辦女子會。據說,喜歡到飯店辦女子會,是因為可以卸妝穿睡衣聊天,完全放鬆心情。
「笑笑」居酒屋連鎖店公開徵求女子會菜單,獎品是女子會百人免費券,結果收到上千件應徵作品。光是「笑笑」三百六十八家連鎖店,去年女子會顧客就多達十五萬人次。
企業為了蒐集情報,聽取女人的心聲,也開始主辦女子會。佳麗寶化妝品為宣傳COFRET D’OR品牌,去年底舉辦了一場化妝女子會,招募五十名女性部落客參加。會場上有即將上市的口紅、眼影等供試用,還招待葡萄酒和餐點,之後逾九成的參加者都在部落格上發文,十二月的出貨量比前一年同月增加了二成。
一項民調顯示,東京都內的八十七%的粉領族認為,女子會比男女聯誼好玩多了。現代日本女性獨立自主的意識提高,許多人都不急著找對象結婚,這也是女子會受歡迎的背景。
新聞來源:YAHOO!奇摩新聞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節剛過,一組特別的「瓜子畫」就被上傳到微博,圖片都以地面為背景,瓜子殼為原料,構成卡通人物或人影。栩栩如生的畫固然令人驚嘆,但對於過年海量嗑瓜子的「壯舉」,網友忍不住感慨作者「吃的不是瓜子,是寂寞」。
《新聞晨報》報導,從幾幅畫中的地板相同、背景頗像學校宿舍來看,應在同一場所拍攝,作者或許是春節沒有回家的大學生。可以確定的是,這位網友相當有才華,想到將瓜子殼廢物利用起來。以地面為畫布,以瓜子殼做「沙」,經作者的一番妙手後,「海綿寶寶」、「皮卡丘」等卡通形象便躍然而生。


不過,卡通形象並非這組繪畫的最精彩之作,讓廣大網友大呼「寂寞」的是一幅「人影」瓜子畫。只見燈光下,一名黑衣男子挺拔站立,在地面投下影子一片;而大量瓜子殼不多不少、邊緣清晰地填入這片影子,還原出人影的形狀。黑衣人身與棕黃色瓜子殼人影相映襯,寂寞之感油然而生。

這組畫之所以流行,也正因為這種「寂寞感」。吃這麼多的瓜子當然寂寞,可吃完這麼多瓜子,還能有此等閒情作畫,該是何等的寂寞?怪不得微博上過千條轉發中,幾乎每條都提到「寂寞」一詞,更有網友調侃地說:「這就是吃瓜子的最高境界!」還想詢問作者:「寂寞好吃嗎?」
新聞來源: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俄羅斯一座博物館以「貓」出名,館內養了約60隻貓,擔負捕鼠任務,保護珍貴的藝術品不被破壞,長年下來,牠們自己也成為遊客關注的焦點之一,不少人前來參觀除了是欣賞美術品,更是為了賞貓。
這座以貓出名的冬宮博物館(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位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自1764年開始,就讓貓咪在館內幫忙驅鼠、保護館藏品。

俄羅斯冬宮博物館的「貓守衛」們,也成為風景之一。(圖/擷自Youtube/abc News)
雖然現在驅鼠的科技已相當進步,但館方仍相當重視這項「貓守衛」傳統,一直維持到現在已將近250年,貓咪數量也增加不少。牠們不但是博物館編制內的守護者,還有志工負責照顧。
平時貓咪們也會在展區外散步,不僅保護藝術品,牠們自己儼然也成為館方及旅客珍愛的風景,不少貓迷前來是為了賞貓。而博物館內也經常展出與貓咪有關的畫作,擺設也常和貓有關,吸引許多愛貓遊客。
(俄羅斯博物館的「貓守衛」,影片若無法觀看請見:http://www.nownews.com/2011/02/10/11507-2687460.htm)
除了冬宮博物館,大陸遼寧省一間工業米倉,也擁有一支龐大的「貓兵營」負責守糧、防鼠患。100隻訓練有素的貓,全是由一名29歲的員工劉建國訓練,他依貓的特性,分為「巡邏貓」、「偵查貓」、「潛伏貓」等,貓兒們個個身手敏捷,沒有一隻老鼠能逃脫。劉建國和貓咪也曾接受國際各大媒體採訪,他驕傲地說:「我從來沒在我們糧倉看過一隻老鼠!」→100隻貓咪捕鼠、守糧 「貓兵營」轟動國際!
新聞來源: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日前美國《新聞周刊》電子版最新調查指出,世界上最「好色」的是韓國人,因為韓國人一年中用在看色情片和購買色情書籍的開銷躍居世界第一,但雖然韓國人好色,卻也很浪漫喔!除了一齣齣賺人熱淚的韓劇外,根據一本最新出版的韓語學習書《別笑!我是韓語學習書》指出,韓國人超級愛過情人節,如果認真過的話,一年要過多達17個情人節呢!
《別笑!我是韓語學習書》作者張鈺琦指出,在台灣大家比較重視的情人節有兩個,分別是2月14日的西洋情人節,和農曆7月7日的七夕,但在韓國真的是個非常適合情人的國家,因為對情人來說重要的日子共有17個,扣除男女雙方生日的那天之外,還有15個日子。
在韓國一年開始的第一個情人節是1月14日(Diary Day)行事曆情人節,在這一天,情侶們挑選適合對方的行事曆,並在行事曆裡標示上雙方的生日或是紀念日等,甚至是想一起去旅行之類的願望也會寫在裡面,再送給對方,祝福對方未來是充實而又幸福的一年;第二個情人節就是2月14日(Valentine’s Day)西洋情人節;第三個情人節則是3月14日(White Day)的白色情人節。
而有趣的是,韓國人還有一個4月14日(BLACK DAY)的黑色情人節,在西洋情人節和白色情人節沒有收到任荷花和巧克力的單身朋友們,通常這天會一早起來就開始喝黑咖啡、穿黑色的衣服,最重要的是要去吃大家在韓劇裡看到的黑黑的炸醬麵,以安慰自己孤單的「黑色心情」。
接下來則還有5月14日(ROSE Day)的玫瑰情人節,張鈺琦指出,五月是韓國玫瑰花開得最美的日子,因此在這一天男生要買玫瑰花送給女生。6月14日(KISSS DAY)則是親吻情人節,顧名思義就是情人們會在這一天親親,對於害羞而遲遲沒有進度的戀人來說,這一天是可以很光明正大的提出親吻要求的浪漫節日。
7月14日(SILVER DAY)則是銀色情人節,在經歷親吻情人節之後,這一天是正式宣告兩人是戀人的日子,因此情侶會買對戒來戴,並且把戀人介紹給自己的親朋好友認識。8月14日(GREEN DAY)則是綠色情人節,由於8月時值暑期,因此在這一天,情人們會相約去山上或郊外避暑,感受綠油油的大地洗禮。而9月14日(PHOTO DAY)則是照片情人節,這天對韓國男女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又稱為音樂情人節,情人們會互送對方喜歡的CD或是一起到熱鬧的夜店跳舞,然後一起親密合影。10月14日(WINE DAY)紅酒情人節,在十月楓紅的美麗佳節裡,情人們會在燈光美氣氛佳的西餐廳共飲紅酒,一起度過浪漫的一天。
11月14日則是(MOVIE DAY/ORANGE DAY)電影情人節,簡而言之就是在這天情人們會手牽手一起去看電影。12月14日(HUG DAY)擁抱情人節,情人們相安無事幸福的度過一年,因為感念這樣的福氣,因此情人們互相會給對方一個感激的擁抱。
除了每個月14日之外,11月11日的巧克力棒情人節也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張鈺琦指出,有一種韓國的巧克力棒餅乾,因為長得很像一個1,加上11月11日有一個成雙成對的感覺。
此外,交往100天的日子也是韓國人重視的日子,通常在這一天男生會準備鮮花,與女友浪漫的度過100天。當然,浪漫的聖誕節,情人們更是不會錯過,且通常韓國的冬天天氣很冷,聖誕節經常會遇到下雪,像這樣浪漫的日子,情人們也會一起度過,還有下初雪的日子,情人也會在一起浪漫一下喔!
新聞來源:NOWnews 今日新聞網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每日郵報》八日以專文介紹全球綠色未來之都,包括台灣台中市的「台灣塔」、中東阿布達比近郊的「瑪斯達城」(Masdar City),以及日本的「清水金字塔巨型城市」(Shimizu Mega-City Pyramid)都風光入列。
該刊指出,高達三百九十公尺「台灣塔」造型前衛,建築概念來自樹木結構,狀似樹葉的漂浮觀景台(稱為「攬景葉」)設計灌有氦氣,可在塔身外側垂直升降。「台灣塔」不僅使用太陽能,也有雨水回收裝置,塔內將設置辦公室、餐廳和博物館。
「台灣塔」的設計概念國際競圖於去年十一月由羅馬尼亞籍建築師多林(Stefan Dorin)的「漂浮的眺望」作品奪冠,三月將進行第二階段國際設計競圖,做出可行性的設計,預定今年國慶日在台中水湳經貿生態園區動工,造價新台幣五十九億元,預計二○一五年完工。
另外,阿布達比近郊的「瑪斯達城」號稱全球首座零碳的城市,將全面禁止油氣動力的車輛行駛,大部分水都可回收利用。
日本「清水金字塔巨型城市」號稱將是全球最大的金字塔,可容納七十五萬人居住,儘管因設計中採用的輕質材料仍有待研發,動工之日遙遙無期,但建築團隊已計畫在這座巨型城市內部搭造摩天大樓,讓它在東京灣漂流。
新聞來源:YAHOO!奇摩新聞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英國研究,「情侶平均一年吵架312次,星期四為最高峰」、「6月20日是今年最快樂一天?英國人這個夏天有點煩」……在生活中你是否經常閱讀到這樣似是而非的科學訊息?有醫師踢爆,這類所謂的「研究」根本只是公關公司的行銷手法而已。
英國《衛報》專欄作家班.高達可(Ben Goldacre)醫生指出,這類出現在媒體和廣告上的所謂的「科學」許多都是錯誤或騙人的,因為公關公司會針對客戶特別製作仿科學的內容,接著再找學者掛名。
事實上,公關公司這樣的行銷手法,目的只是想藉著一些奇聞軼事引人注意,並趁機在讀者腦海中植入訊息,由於內容太過荒誕,因此有可能會對附近版面廣告有所關注。
不過,這樣仿科學的內容經過危言聳聽的記者報導,還有主流媒體輕率採信大肆宣揚後,就成了一篇「據英國研究……」。當又被國外媒體引用後,再除去原本的商業資訊,即成非常誇張、聳動的新聞。
班.高達可在《小心壞科學:醫藥廣告沒有告訴你的事!》書中就舉例,倫敦政經學院達爾文研究中心的Oliver Curry博士提到「男人陰莖會變大」的演化趨勢,其實只是男性電視頻道Bravo為周年慶推出的行銷手段。
另外,由劍橋大學數學系理查韋伯(Richard Weber)教授掛保證的潔西卡艾芭(Jessica Alba),被封為擁有最性感曲線,也只是Clarion公司為Veet除毛膏所做的行銷。班.高達可還透露,負責的公關公司一開始找他掛名被拒絕,最後才找了韋伯。
新聞來源:NOWnews 今日新聞網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引起男性的目光,除了姣好的容貌與性感的穿著外,最有效的吸引力法則就屬「短暫的肢體接觸」了!法國最新研究發現,觸碰男性的前手臂,比起露香肩、拋媚眼等都更容易讓他們陷入愛戀。
南布列塔尼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Brittany)研究團隊請一位「姿色中等」的20歲女性進入酒吧,分別要求64位單身男子幫她將鑰匙穿進鑰匙圈,其間女子刻意碰觸了半數男性的前手臂1到2秒,並訴說道謝之意後,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結果發現,1/3被碰過手臂的男子會主動搭訕該女子,而另外半數沒肢體接觸的男性則只有16%會再次向前攀談。對此,研究領導人葛根(Nicolas Gueguen)表示,過去也曾有報告指出,男性若在舞會中先碰過心儀女生的手,相邀共舞時會更容易成功,且依以往的研究看來,這類「非語言交流」的短暫肢體接觸,的確會增加對方順從、好感的機率。
新聞來源:NOWnews 今日新聞網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受到移民打工文化影響,大陸的夫妻聚少離多,不少人趁春節返鄉辦離婚,原本應該團圓的春節,意外成了離婚的旺季,變成大陸的新年怪現象。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2010年民政部門統計,去年大陸只有120.5對夫妻辦理結婚登記,但卻有高達196.1萬對夫妻辦離婚,平均每天至少有5300對夫妻離婚,其中以四川省的離婚率最高,西藏最少,只有459對。
四川地區因為受到移民文化影響,對傳統婚姻的反思和叛逆最多,加上光四川地區每年就有上千萬的年輕農民出外打工,夫妻長期分居下來,婚姻容易出現危機。
中國大陸婚姻專家徐安琪則表示,近年離婚率上升,與2003年頒布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有關,因為婚姻登記手續簡化的關係,才會讓登記離婚的人數逐年增加。
新聞來源: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於大陸四川保護大貓熊研究中心,去年底首度曝光的「貓熊人」,其實負有照顧小貓熊的重大責任。要深入野外照顧小貓熊,就得變得「像」貓熊,因此飼養人員把自己打扮成平日的研究對象。
小貓熊每天的生活就是「爬樹、睡覺、吃奶」,幾乎95%的時間都在樹上,1、2天才會下來吃一次奶,習慣有人照料,飼養人員擔心這些小貓熊,無法自己在野外生活,因此希望藉由從旁協助,讓小貓熊能更快適應,獨立生活,「我們必須要模仿貓熊蹲姿跟所有的生活習慣,例如抓癢的動作、爬樹,我們也盡量避免讓小貓熊看到『人』,盡可能讓牠只看到跟媽媽很像的『大貓熊』!」

貓熊一整天幾乎都在樹上,過慣有人服侍的生活,讓飼養人員擔心,貓熊難以獨立在野外求生,因此扮成貓熊的「超人」,從旁協助教導。(圖/翻攝aq365.com)

可愛的小貓熊,天真的模樣,彷彿天塌下來也不清楚狀況,讓人想不擔心都難。(圖/翻攝766xa.com)
新聞來源:NOWnews 今日新聞網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出現了「飛天蛇」奇景!正值遷徙期的八哥鳥群在天空整齊變換隊伍、交錯飛行,更一度排成駭人的眼鏡蛇圖樣,讓目睹的居民紛紛拍手叫好,大讚這場難得的空中表演。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每年此時,許多分散在歐洲各地的鳥群會遷徙到英國過冬。數千隻八哥就在1日傍晚穿越英國薩默塞特郡(Somerset)時,排出近似眼鏡蛇的圖樣。由於圖案規模太過巨大,又有如一片塊黑布遮蔽天空,讓許多民眾目睹後,頓時心生恐懼。但經過鳥群自如的變換隊形後,民眾才卸下懼怕心防,感受這場絕美的空中飛行秀。

據了解,八哥鳥群過去也曾排出各種壯觀的形狀,總能讓當地居民嘆為觀止,而鳥兒集體排列的行為應是一種「生存本能」,牠們藉由令人震懾的大型圖案來嚇阻其他動物的侵害,以防自己遭捕食。
新聞來源: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影集CSI犯罪現場,鑑識小組收集證物,以科學儀器抽絲剝繭,影集的亮眼收視,也在校園掀起一股刑事鑑識熱潮。
黃色的封鎖線後,就是命案現場,被害者的人形、留下的血跡以及物證,看起來就像是犯罪現場,但這其實是美國馬里蘭一所高中的刑事鑑識課。
學生們的蒐證過程,包括實際操作這種藍光手電筒,錢幣上的指紋,或者是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物質,在藍光下無所遁形。學生:「我覺得這看起來好像有什麼,但我們看不到,你過來看看,是啊,這很奇怪,那是什麼?我不確定。」
學生凱文:「找到證據後最難的部分是,要把不相關的給排除。」
每一個步驟,都得遵照正規的刑事鑑識程序,戴上手套採集證物,證據封存,一點都不馬虎。學生助爾:「電視看到的一些東西,很明顯的是過分誇大,但當我們上課時,可以接觸到像影集裡的東西,感覺很酷。」
這樣的課程不只讓學生瞭解刑事鑑識的工作內容,更有助於提早確定大學選課的方向。
新聞來源:msn新聞頻道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儘管印度政府在達佛斯(Davos)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自詡是熱門投資地點,但統計數字顯示,進入印度的外資已經減少近1/3。
對於經濟成長近9%的印度而言,這個數字可能令人訝異。但是印度央行上週的報告顯示,在印度,要取得環境許可和土地所有權極為費時,政府繁文縟節,公共建設落後,在在使得外資卻步。
在2010年,境外直接投資(FDI)到印度的金額,較前一年減少32%,僅剩240億美元。
同時間,印度的競爭對手取得更多外資。新加坡的FDI成長122%,達370億美元;中國增加6.3%,金額達1000億美元。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馬來西亞,FDI成長高達410%,金額為70億美元。
倫敦「資本經濟公司」(Capital Economics)國際經濟學家格萊斯(Kevin Grice)說:「這是個警訊。印度說要進行經濟改革,已經說得太久了。」
目前印度正派出龐大的企業和政府代表團,出席達佛斯的世界經濟論壇,大肆吹噓印度經濟多麼繁榮,投資潛力如何驚人。
但是印度央行指出,許多營建、房地產、礦業和商業金融服務業的重大投資都在下降。
新聞來源:YAHOO!奇摩新聞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年輕人最近流行起戴口罩,被稱為「口罩族」;有高中女生戴著口罩,勁歌熱舞,自拍放上網,這些戴著口罩,敢唱敢秀的高中女生,被稱為「口罩姬」,也掀起日本一陣「口罩姬」熱潮,不少害羞的日本年輕人,甚至高呼「沒有口罩不能活」。
香港太陽報報導說,有分析指出,「口罩文化」之所以會蔚為風潮,可能是日本年輕人天性羞澀,戴上口罩可以隱藏他們的真面目與情感。
新聞來源:YAHOO!奇摩新聞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句話說,女人的衣櫥裡永遠少一件衣服,不過英國的一項調查顯示,一個女人的衣櫥裡平均有廿二件衣服從來沒有穿過,而且拒絕把這些衣服丟掉。
這項由全球最大的購物頻道QVC所做的調查指出,英國女性總共花費超過十六億英鎊,購買五億多件自己不穿的衣服,若把這些衣服一件件排放,長度可達兩萬五千公里,可在倫敦與紐約間來回四.五趟。
女人衣櫥裡一堆沒穿過的衣服,以牛仔褲最為常見,除了衣服,她們的鞋櫃也至少有六雙不穿的鞋子。
四五%的受訪者表示,衝動購買是主因。這些衣服也許殺價成功的便宜戰利品、名人穿過款式,或為激勵減肥而買的小尺碼衣服,結果浪費鈔票買了不穿的衣服。
儘管這些衣服占據了五%的收納空間,僅八分之一的女性定期清理衣櫥,丟掉不穿的衣服。超過半數的女性表示,浪費金錢的內疚使他們無法丟棄不想穿的衣服。
四一%的受訪者堅稱,等自己瘦回去,就可以穿上放在衣櫥裡沒穿的衣服,另有一七%則在囤積特定款式的衣服,希望復古潮流重現。
新聞來源:msn新聞頻道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玩推特(Twitter)外交,我們馬總統也要開臉書專頁;不過,一位美國學者指出,玩社群網站是一種「現代形式瘋狂」(modern form of madness)的行為,任由科技主導生活,最後會脫離現實、失去人性。
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的新書《Alone Together》(一起孤獨)寫道,現在大多數人會做的事情,過去可能會被認定是病態行為(pathological behaviour),社群網站營造了人際更好的溝通,其實這是錯覺,實際上卻讓人們更加孤立,例如,她在一場喪禮進行中,竟看到有人盯著iPhone。
特克舉例,英國布萊頓(Brighton)42歲婦女西蒙巴克(Simone Back)得了憂鬱症,去年耶誕節在臉書上留言她要自殺,但她超過1000個「朋友」卻置若罔聞,甚至還有人用嘲諷的語氣留言,即使有「朋友」住在她家附近也不去瞧瞧,最後她真的自殺身亡。
特克的這本書在美國獲得極大的迴響,她之前的作品也極受矚目,如:《The Second Self: Computers and the Human Spirit》(第二個自我:電腦和人文精神)和《Life on the Screen: Identity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螢幕上的生活)。

↑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的新書《Alone Together》
新聞來源:NOWnews 今日新聞網
peishan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